第六百四十一章:登基大典(上)
此时,宣镇所有的官员都聚集在这里,他们以文武次序,分成两个部分,站在两旁。
武将穿着明亮的铠甲,文官穿着官服。
文官的官服和大明的官府大致相同,他们整整齐齐的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赵文站在车架的前面,拍了拍李小颖的手,“在这里等我!”
祭天大典只能赵文一个人去,他的仪仗只能在这里等他。
剩下的两里地只能由赵文走了。
“夫君我就在这里等您!”李小颖甜甜的一笑,看着赵文。
李小颖看着穿着冕服的赵文,回想起了刚刚见到赵文时的样子。
李小颖实在想不到,当初的那个穷边军如今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
当初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一样在李小颖的脑海中浮现。
赵文点点头,随后迈着步子往前走去。
两里的距离,赵文没花多长时间便走完。
赵文来到了天坛前面的一个平台上,摆放着一个大鼎,鼎里面燃烧着巨大的香烛。
在大鼎的前面有放置着一张用黄布包裹的桌子,上面摆放着三牲,在三牲的前面,是一个小香炉,香炉旁边放置着几根细小的香烛。
在桌子两旁的边缘处,放着两根红色的蜡烛。
赵文取出几根香烛,放在蜡烛上点燃。
随后,赵文朝着三牲拜了三拜,将香烛插在了香炉中。
赵文退了回来,跪在桌子前,三叩九拜。
“皇天在上,厚土在下,华夏的列祖列宗,我赵文日后定不负这万里江山,我定会用生命保护这片万里江山,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赵文看着天空,一字一句,掷地有声的说道。
说完,赵文磕了几个响头。
做完这一切之后,赵文站了起来,面向百官。
百官也在刘文众的带领下,往前而来,来到赵文前面五十步的距离。
至于赵文的仪仗和李小颖,则依旧留在了原地。
“恳请陛下登基!”刘文众站在最前面,直接跪了下去,大呼一声。
赵文摇摇头,“我寡德,当不起如此大任。”
这乃是三请三让,虽然没啥意思,但也是礼仪的一部分。
三请三让之后,赵文道:“既然如此,那朕只好听从。”
“刘文众!”赵文看向站在官员最前方的刘文众。
穿着官服的刘文众站了出来,“臣在!”
“宣读登基大诏!”赵文道。
“臣领旨!”刘文众躬身行礼,随后来到了赵文的前面,面向百官。
刘文众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登基大诏,将其展开。
“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五帝开疆起,华夏传承至今已有五千年有余。
………
朕虽无德,亦有满腔热血,朕许天下安定,国泰民安。若违此誓,天下共诛之!
今开国,国号华夏,年号启元………
钦此!”
当刘文众最后一句话落下时,下面的百官全都三叩九拜,大呼万岁。
“奏乐!”刘文众大喊一声。
就在这时,编钟的声音响了起来。
编钟是天子之音,凡开国大事,皆用编钟鸣奏。
编钟位于百官的两侧,声音洪亮,在天坛前面的广场上不停的传荡着。
汤若望站在文官的最后面,他看着前方人影有些模糊的赵文,脸上满是复杂的表情。
“礼成,回宫!”刘文众将登基大诏收起,大喊一声。
赵文从天坛上走下,来到了车架前,又牵着李小颖的手坐上了车架。
当皇帝的仪仗开始离去时,文武百官全都跟随在赵文的身后。
这个时候,登基大典完成了一半。
接下来还要祭奠祖宗,在皇宫那里,还有阅兵仪式以及宴席。
阅兵仪式是赵文特意加上去的。
此时的皇宫宫门已经打开,在祭奠完祖宗之后,赵文的车架在金甲武士的簇拥下走进了皇宫。
在寝宫中,赵文将身上的冕服换成了龙袍,随后又带着李小颖出现在皇宫正宫门的城墙上。
刘文众等官员簇拥在赵文的周围。
皇宫前面是一个非常大的广场,在广场的最左侧,站着一个个整齐无比的方阵。
正宫门的前面,竖立着一根高大的旗杆。
在广场的外面,是前来观礼的百姓以及宣镇各地各行各业的人。
其中也有从山西河南,草原,奴儿干都司,台员岛,爪哇等赵文麾下土地来的人。
“阅兵仪式开始吧!”赵文看向刘文众。
刘文众点点头,随后大声喊了起来,“阅兵仪式现在开始!”
不久,一队大约在一百来人的队伍从最右方走了出来,这些人都穿着新式军装的礼服,将他们衬托的精神无比。
在队伍的最前方有三个身材协调且高大的士兵,这三个士兵穿着新式军装,上面装点着华丽的饰品。
处在这三个士兵中央的那个士兵,肩膀上扛着一面鲜艳的红旗。
他目不斜视,脸色坚毅。
他们走着整齐的步伐,笔直的朝着旗杆走去。
等到他们距离旗杆一百步时,处在前面最中央的那个士兵突然将手中的国旗往前一挥,随后大喊道:“正步走!”
“哗!”
队伍的速度瞬间慢了下来,他们将自己的左脚突然抬起,然后狠狠的砸在水泥地面上。
高帮皮靴狠狠的砸在水泥地面上,发出夸夸的声音,这一百人的脚步声汇聚在一起,声势震天响。
后面的护旗队手持崭新的56半,他们在提出左脚时,同时将手中的56半往前猛然劈出,枪口上安装的刺刀闪闪发光。
他们踢的正是来自后世的正步,当然了,这正步正是赵文教给他们的。
虽然没有后世的好,但放在这个时代,无疑是破天荒的。
“夸夸夸!”
脚步声不停的响起,外面观礼的众人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这支护旗队,显然,护旗队已经将他们给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