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Z中文网
ZSZ中文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715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15节

 

于是,趁热打铁,这段时间一直在朝中默默无闻的工部尚书陈循紧跟着便上前道。

“陛下,依制,詹事府当有二位少詹事,周洪谟固然德才兼备,但是毕竟资历尚浅,虽有俞次辅提携,亦恐恐有疏漏,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定之,一向老成持重,又秉性刚正,素有贤名,臣斗胆,举荐其入詹事府,任少詹事。”

这话倒是说的不错,刘定之此人,耿介刚正,在朝中素有声名。

但是,是不是贤名,就不一定了。

话往好听了说,是耿介,但是,说难听点,其实就是没眼力价,说话太直接,性子有些高傲,而且此人有一个缺点,就是书读的太多,不够务实。

他和徐有贞是两个极端,徐有贞是除了文采平平之外,其他的实务样样精通,就连治水这样的事情,都能做的得心应手。

但是,刘定之就不一样,他最出名的就是一手妙笔文章,但是,若论实务,确实是不大行。

周洪谟虽然同样对于庶务不算熟悉,但是到底,他还是肯下功夫去学习的,而且,他能够看到很多具体的问题,虽然提出的解决方法有些理想化,但是毕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可刘定之,就是纯纯的只会以圣人之理,来套到实务当中使用,着实不能算是什么人才。

然而虽然如此,可他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是陈循的学生,而且熬了这么多年,资历也够,士林当中评价也不错。

事实上,如果不是天子对于翰林一直都不感冒,东宫属官备设,无论如何也会有他一个的。

陈循这么一站出来,其他人也蠢蠢欲动,同样是在内阁沉寂许久的江渊上前,开口道。

“陛下,太子殿下既已出阁,自然不可只读经义,不通政事,左春坊中,有徐学士在,想必对于实务一道,能对殿下颇有进益,然而朝中诸事,殿下皆需提早研习。”

“工部主事吴复,资历深厚,曾任太平府半济仓大使,安抚流民,后转任吴县知县,能明断刑狱,善抚百姓,于庶务一道十分精擅,臣举荐吴复转任太子府左中允,请陛下恩准。”

啊这……

江渊这个时候出面,也让在场诸人有些意外。

要知道,这段时间以来,虽然天子并没有继续过问,但是,殿试舞弊一案,仍旧悬而未决。

虽然说,当时江渊把自己撇的干净,但是,要说他和这件事情毫无干系,只怕也不全然是。

这种情况下,低调行事,才应该是江渊的选择。

可为何,他这个时候跳了出来?

难不成……

众人不着痕迹的望了望陈循,又看了看江渊,心中有了猜测。

近段时间以来,翰林一脉的官员,过的颇为艰难,刚刚俞士悦举荐周洪谟,算是开了个好头,陈循接着出面举荐刘定之,算是想借机给仍在翰林院的官员谋个好出路。

江渊算是陈循的学生,自然要出来敲敲边鼓,他举荐吴复,只怕是担心天子觉得,朝中举荐的尽是些清流,到最后鸡飞蛋打。

吴复是工部主事,也算是陈循的下属,举荐他进东宫,既讨好了自家老师,又冲淡了他们扶持翰林一脉的意图,可算是打的好算盘。

只不过,这吴复……

殿中有几个对朝中官员动向比较熟悉的,都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虽然说吴复是工部主事,但是,他素日和陈循走的却不算近,相反的,他和内阁的朱鉴,却时常往来。

这个时候,江渊出来,到底是他自己突发奇想,还是……得了陈循的授意?

一众老大人心思飞快,还没思量清楚,便听得上首天子开口,道。

“东宫官属繁多,并非一时可以选尽,何况圣母刚刚传话亦曾言道,要仔细挑选忠心得力之臣,以为翼护。”

“诸臣举荐之心,朕实知之,但是此事不可着急,还是待今日结束后,令诸臣各抒己见,举荐良臣,待大致有候选之人后,再由吏部综合考评,诸臣朝议过后,以定人选。”

得,这下谁也别往上再送人了。

陛下您这会想起来,说此事不可着急了,刚刚俞士悦举荐周洪谟的时候,咋不见您反对呢。

众人纷纷望向陈循和江渊,意外的是,对于天子的这番表态,陈循并没有太过意外,只是脸色有些微冷,而且还撇过头去,似乎是不想看见江渊。

不提陈循和江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虽然说现在当场是送不上去人了,但是,听天子的意思,东宫的官属,应当是不会再继续往后拖延了。

要知道,上一回,俞次辅建议增补东宫官属的时候,天子也是先增补了一批,然后让底下大臣陆续举荐着。

但是,等举荐的奏疏递上去,就没了下文,这件事情,更像是天子随口一提,后来,朝廷各种杂事,加上太上皇那边又闹出了幺蛾子,也就没人顾得上这件事。

不过这一回,天子既然说了,先行荐举,再经吏部考评,最后令诸臣朝议,那就是八九不离十了。

王文这个老家伙,别的没有,但是,吏部尚书的活儿干得的确得心应手,他递上去的铨选奏本,天子基本上很少驳回修正。

这些候选人经一道他的手,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经一次天子的圣心。

于是,底下一干大臣,都开始盘算着,自己该举荐谁了。

东宫官属一事暂时告一段落,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提起了另一件事。

“方才圣母有言,太子册封,出阁,备府等事之中,有功之臣,具当赏赐,不可慢待。”

“当初册封之时,社稷殆危,一切从简,便不提了,出阁,备府诸事,的确颇有些大臣出力甚多,朕还没来得及赏赐,今日,不妨议一议他们的封赏。”

啊这……

底下一群大臣面面相觑,一时没反应过来,天子这是真心实意,还是说的反话。

不过,君上既言,自然不能怠慢。

在场诸人稍一迟疑,一旁的礼部尚书胡濙便上前道。

“陛下,当初太子殿下出阁,首倡之人乃是兵部郎中沈敬,至于备府一事,首倡之人乃内阁大臣朱鉴。”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