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Z中文网
ZSZ中文网 > 死太监总在妖媚祸主 > 18 就像母亲看见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坏变得不可理喻难以接
字体:      护眼 关灯

18 就像母亲看见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坏变得不可理喻难以接

 

林川带着松子和霍燕上街闹事,险些伤了朝中三员一事,哪怕帝渚当场解决干净,安抚了受惊的百姓,也对那三人厉声威胁缄口,但这事闹得不小,势必迟早会传入皇帝的耳朵里。

只是她没想到皇帝会知道的这么快。

翌日刚下朝,皇帝就召了她独入御书房,她入了殿一看,见殿里除了她,还有抚着长长花白胡子,笑的意味深长的右相。

左右两相当了几十年的死对头,无论明下暗里都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他们各下的门生亲眷亦是每每见面必会掐架斗嘴,私下则老死不相往来,是故昨日那三人都是左相的人。

按理说,就算那三人回去后心犹不甘,实在受不得这个窝囊罪找到他们的最大靠山左相诉苦抱怨,门生受辱就是自己受辱的左相便会到皇帝面前告她一状。

手下的臣子出事,皇帝找她询问缘由,该斥该罚都合情合理,但此刻站在这里的人怎会是右相?

之前她一直战战兢兢,小心行事,未曾犯下半分错,即便皇帝有心寻她错处也没地找,可她这次却是主动落了把柄在皇帝手上,他会逮住这个机会又给她出什么幺蛾子?

帝渚心底思量不停,脸上却涓滴不露,与右相互相拱手示礼后,便从容揽袖在皇帝下位坐下。

她佯装不知皇帝唤她是为何事般,坦荡荡的问道:“朝会诸事解决,国泰民安,皇上召了臣与右相单独来这里,还有何事议论?”

“也无事,只是右相总在朕耳边念叨,说皇姐常日繁忙,杂事缠身,抽不出空与他叙叙旧说说家常,所以朕便当了个和事佬,私自做主把皇姐你叫了来。”

皇帝笑的温吞儒雅,眼眸真诚的望着她,仿佛真如他所表现出的是个爱民如子,关怀臣子的仁怀天子。

“皇姐可会怪朕鲁莽做主了?”

她与右相何曾有过旧?又哪来的家常可说?帝渚听后心底沉静如死水,面无表情:“原来如此,皇上也是关心臣子,臣又怎敢怨怪皇上呢?”

她偏眼看向对面的右相,语气没有起伏:“不知右公想同本侯说什么家常旧话?正好皇上也在,咱们三人可以一起唠唠。”

既然这两个一老一少的狐狸头子对昨日之事避而不说,装傻充愣的同她废话闲扯,她暂时猜不透这两人打得什么算盘,不妨就顺着他们说。

她倒要瞧瞧这两人能翻出个什么新花样来!帝渚不动声色的低头喝了一口茶。

从入殿就在暗中观察她的右相闻言便哈哈大笑,爽朗响亮的笑声响在殿里,余音绕梁,听着有几分老当益壮的意思。

“侯爷还是像小时一样的冷静自持啊,这么多年了一点没变。”右相抚着自己引以为傲的花白胡子,语气颇为感旧。

“老夫还记得侯爷少时就不常与别的皇子帝姬多有来往,常常一人自顾自的看书练武,心无旁骛,无人督促也极为自律,日日不变!“

他砸吧砸吧嘴,目露感慨的唏嘘道:“唉,侯爷那时也才五六岁,比起其他总爱贪玩偷懒的皇子帝姬,聪慧克己的都不像是年幼爱玩,正该是天真稚子的年纪呀!”

“的确,经右相这么一说,朕也想起来了些!”皇帝眼眸弯弯,笑着迎合。

“那时皇姐也是这般的冷傲孤高,对自己极为严苛管控,早间听太傅授课,午间学武射箭,晚上还要熬夜背诵一日所学,不完定不休息。朕听宫女们私下偷偷说过,好长一段时日皇姐屋里的烛火常常很晚才熄。”

“朕可远远比不上皇姐的天资聪慧,刻苦勤劳。朕年幼时十分愚笨,学什么都迟钝拖沓,朕又总贪耍胡闹,常常带着几个太监到处乱跑,父后没少因为这事把朕与皇姐互相比较,怪朕不思进取,玩物丧志,根本没个皇子的样子呢!”

往事时隔多年,她都忘得所差不多,且年幼之事如今细细数来没有几件好事。

父君不受宠,朝中无靠山,两姐妹时常受到旁人的捉弄调侃,吃食住行样样皆差。

莫说有正常的帝姬待遇,就是连每日的饱食才堪堪达到,与她今日的地位权力简直是天差地别。

衣食简短,不受待见,是以旧事对她来说从来不是什么值得长提回味之事,可这两人说起来倒好像是往事绯烟,绚丽多彩到值得大肆夸耀似得。

帝渚冷冷的看了他们一眼,反问道:“那又如何?就算那会儿臣再刻苦,再懂事,母皇依旧不喜欢臣,从来没正眼看过臣一眼,就连学武都是臣跪在母皇寝宫前足足跪了一夜,母皇才准了。”

话语落下,殿中立时寂静一片,正一唱一和的年轻皇帝和年迈右相被她短短两句话堵得哑口无言,笑容微微僵硬,好久无话可说。

幸亏右相年岁老迈,早经历过不少大场面,经验老道,率先反应过来。

他掩嘴咳嗽两声掩饰了尴尬,转而若无其事的继续笑道,“哈哈哈,侯爷说话就是直爽干脆,一鸣惊人!旧事已过,咱们何必再续,聊聊别的也好。”

“是啊,旧事何必再谈,不妨说说今朝?”皇帝紧随其后的附和,笑道,“皇姐,说起来你回朝快有半年了,朝中的人你可都认清楚了?可识得方寸山此人?”

他算是明白了,与秉性耿直,不喜弯弯绕绕的帝渚就不合意与她多扯闲话,不如直接开门见山,省的弄得双方尴尬难看,不好下台。

方寸山就是昨日那个差点被松子咬断一只手臂,又被她放狠话威胁的倒霉蛋。见这两人迂回绕路的终于说回正事,帝渚眼光微闪,嘴角极微的勾起。

她点了点头道:“识得,兵部侍郎,左相的得意门生,据说还是左相的好女婿。”

‘好’那个字,她故意咬的重了些,听起来隐有嘲意彰显。

“不错,就是他。”皇帝笑眯眯道,“今早上朝朕才得知方侍郎昨晚不知为何大病一场,竟是连起身的力气都没有了。朕放心不下,便叫了御医入府去看,说是寒夜受风中邪,怕是这段时日都要在府养病不得出了。”

正值热浪汹涌的节气,又怎会受寒夜受风?

这话便是拿来哄三岁小孩都觉可笑,何况在场众人哪一个不是八瓣玲珑心的人精,怎会听不出其中暗意显然!

与其说是寒夜受风中邪,不如说是被她的一番恐吓威胁吓到了,但皇帝此言似有心偏颇她之意,因此帝渚听后眼帘低垂,遮住了眼里起伏情绪,口气状似关心。

“既是如此,那就该让人在家中好生修养,莫要太过操劳了。”

“朕也是这般想的。”皇帝含笑附和她,转口却故作苦恼的模样。

“但方侍郎乃是兵部侍郎,兵部的诸多相关事物与他离不得关系,侍郎一职空缺太久难免不便,容易生事,兵部掌管之事又牵连皇城禁宫安全,所以朕愁心不已,特意叫了右相与之相商。”

帝渚听到那‘特意’二字时眼角就控制不住的抽动两下,遂抬眼瞥向右相,见那个老狐狸仍是悠闲的抚着胡子,正笑眯眯的看着她。

一双犀利眼珠丝毫不显年迈的浑浊,皱纹堆积的眼角荡出层层波纹,不觉慈祥,反觉狡诈油滑。

见状,帝渚嘴角控制不住的浅浅抽动,一只老谋深算的狐狸她勉强尚能应对,但两只老谋深算的狐狸一前一后的堵住了她,前是胡同,后是悬崖,她还有别的路可以退么?

前后无路的情况下,偏偏推她入悬崖的两人还站在了崖边,煞有介事的讨论她怎会不小心的坠入深渊,此刻便像是听了个极为不可理喻的大笑话。

帝渚低低冷笑一声,沉声反问道:“兵部侍郎一位当然不可长时无人,不知皇上与右相商议之后,觉得谁合适这个职位呢?”

话都说到了这里,就算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她怎么也得给他们几分面子,顺着讲下去圆了他们的场子。

冠冕堂皇的场面话谁还不会说呢?只是分为愿不愿意说,被迫还是主动罢了。

果然,她话刚落,右相就含笑接道:“皇上觉得廷尉大夫刘琦不错,可老夫认为此人心机不纯,急功切利,不适担任公无偏心的侍郎一职。”

刘琦是左相的人,靠着此人,左相在兵部说话是举足轻重,一语落地不可更改,而今此人出事,势必朝中主要两派都会为此龙争虎斗,争相提名自己人。

差不多已是理清当下思绪的帝渚冷眼看他,声色不变:“那右公觉得谁人更合适?”

“老夫私以为,尚书台的下参事白阙秉性公正,刚烈不阿,正是最合适的人选。”

话完语犹,右相脸上浮出几分犹疑之色,帝渚瞧着他的假意作色,心底嘲意横生,却并不开口,只静静等着他的后话。

等了有一会儿也没等到某人的理应顺势问话,不免略为尴尬的右相又咳嗽了两声,继续自说自答道:“可是此人的官职太低,在朝中声望不高,要是无人推举…”

话说到这里,就算帝渚是个傻子都明白了。

她抿了抿唇,默默看了看对面一唱一和,配合默契的老少两人,看了半刻后,突然很想仰天大笑,然后提脚就走!

难怪皇帝这次会偏颇维护她,原来是想让她当了出头鸟,把他们看中的人送上兵部侍郎这个位置,到时朝中便又能多一个他们的掌权心腹!

时至今日,她才知右相竟是已经成为了皇上身边的心腹大臣,两人正是合伙从她身上打主意呢。

只要有她出声提名此人,就算左相再不满意这个结果,也不可能当庭损了她的面子,只得忍气吞声的吃下这个结果。

明白归了明白,可惜她无权反对。

林川身为她的下属,他犯下的一应祸事她这个做主帅的就该全权担着,正是因此她昨日知道林川带着人出去闹事时,才会那般大为恼怒。

今后朝堂这个大浑水,她是不想进也得进了。

但她身在朝堂,又怎可能一直安忧无事,独身自好呢?

于是,帝渚抬眼,迎面看向前方射来的两道投来期盼的精亮视线,冷冷道:“这个人,臣来推举。”

帝渚的‘主动’请命推举的识相举动,令两只老狐狸都极为满意。

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他们假兮兮的推迟了几句后又附和着大大夸耀了她一番,然后堂而皇之的说他们君臣之间还有点国事需要讨论,就三言两语的打发了她离开。

听着这欲盖弥彰的可笑理由,帝渚连揭穿他们的心思都没有。

她对这机关算尽的腐朽官场厌恶至极,因此一听自己不用再呆在这里与他们假情假意的做戏,停都不停的起身行礼就甩袖出了殿。

出了御书房,帝渚奔着浮云台的方向疾步而去,这深墙高院遍布人心算计,龌蹉不堪,唯有浮云台才是她心底的一块洁净圣土。

不料她来的不巧,公主殿里没有纯洁单纯,干净的没有一丝污浊的帝渺,只有自打那一日过后教她满心厌气,痛恶深觉的御前公公——姜涞。

正如皇帝方才所言,帝玦年幼时虽不善学文练武,但生性善良,活泼好动,心思单纯,曾多次帮衬过倍受常蔑视的她们两姐妹,挥斥责骂那些谄上骄下的王亲宫奴。

他会跟在她后面奶声奶气的唤她皇姐,会送许多吃的用的给帝渺,是真心实意的对她们好。

帝玦的生身父亲慕容离是当时位尊无比的君后,十七岁就与先皇成婚,慕容家族根深叶大,权力鼎天,送他进宫就是为了更巩固朝中的家族势力。

他只需生下一儿半女家族的权势就更大更稳,果然效果显着,现今的当朝左相就是皇帝的外戚大伯。

凤歌立贤不立长,有了君后及慕容家这庞大的家族根势打下根基,自生下来就是万千目光聚集的帝玦基本就被预兆为将来的君王,而现实也是如此。

可比起他不可比拟的显贵身家,帝渚两姐妹的父亲只是个不值一提的不受宠侍君,还是个无权无势的外族人,两相比较堪比云泥之别!

可明明他的地位比她们尊贵太多,却不顾父后及亲友奴才的再三劝诫,时常与她们混在一起玩耍不说,还总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她们两姐妹身后,一面追随着她们,一面又保护着她们。

谁人都知,在人最黑暗无助的时候,若是有了根救命稻草,那都是无与伦比的光芒与希望。

所以就算那时的帝渚除了父君与妹妹,对外皆是冷傲不理的不屑姿态,却唯独对帝玦这个善良可爱的四弟好感颇佳,偶尔还会嘘寒问暖,教他读书写字。

可就是那般活泼可爱,天真善良的帝玦,会追在她身后软声亲昵唤她皇姐的四弟,隔了九年再见时突然大变性情,变成了现在这个表面温和有礼,笑语晏晏,背后却是癖好变态,君心叵测的多疑皇帝。

不禁令人不禁怀疑到底这九年中是发生了什么,他才会变成一个与小时候截然不同的人呢。

帝渚曾多次想过帝玦变成如今这样的原因,还私下打探过这九年与他有关的诸事,但都没有得到过多实用的消息。

好像他变成这样是命运的必然使然,是当上皇帝后就会顺理成章付出的代价,无法反抗便只得认命服从。

因此,帝渚只得低头认命,心里却仍有不甘。

这股不甘在听到有太监凭借一具好皮囊爬上了龙床,而她又亲眼目睹那人与皇帝颠鸾倒凤的刺激场面,正正好那人又是她近来不喜的姜涞时,她毅然便把所有的过错全推到了他的身上。

男子相恋已是世间伦理背德,太监与皇帝厮混一室更是天理不容。

如果不是他主动勾引皇上,凭借自己的几分好姿色蛊惑人心,时常在皇帝的耳边吹枕边风,导致皇帝行为偏颇,性情乖僻,他又怎么会变成这样古怪诡异的脾性。

一切都是这个妖媚惑主的太监的错!

得不到合理解释的帝渚,就像是一个母亲看见一向乖巧纯洁的孩子突然之间变坏了,变得不可理喻,变得难以接受。

但她最终无法责怪自己的孩子,于是只能把所有的过错全部推到孩子周围的外物因素上。

她怨恨它们影响教坏了单纯无辜的孩子,而执拗的不愿细细思索他究竟在其中到底做了什么,选择了什么。

她的这个想法简直是固执已见,偏执太过,理所应当的就给别人定下了不准反驳的罪名,冲动鲁莽的实在不该是往常冷静自持,理智分析的帝渚。

可无论她多么鲁莽冲动,理智丧失,进而短短时日内就对姜涞厌弃入骨,打心眼里的鄙薄轻蔑,连看他一眼都觉污眼时,旁人却并不知她厌恶姜涞的究根缘由。

只以为是大将军太高傲自洁,看不起太监这种本就卑贱残缺的存在,而唯一知道缘由的人却是乐见其成,看的滋滋有味,从不加干涉。

因为无人知晓,无人拦阻,所以便发展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正站在殿门口的青衣太监一见到殿外走进来的人便是脸色一僵,片刻后就缓了神色,举止泰然的弯腰颔首,不卑不亢的敬声唤道:“奴才见过殿下。”

见到他的帝渚脸色同样不好看,却是丝毫不用掩藏自己的厌恶之色,隔空射过去的目光锋利如刃,若目光能杀人,怕是这人早被她刀刀砍得支离破碎,血流成河。

似乎多看这人一眼她心里的怒火都要压制不住,一发火就想杀人放火,只因了这里是妹妹的宫殿,帝渚才勉力忍了火气,冷声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

帝渚说的就像是他来了这里是要杀人放火一样,半年来每与此人见面就没得一个好脸色好话的姜涞,终于因了这一句话忍不住火气飙升,任是再好的涵养都得破功。

但他不能发火,也不敢发火,便强忍着火气解释道:“近来天太热,各宫里的冰块供给紧俏,奴才怕小殿下这里热的晚间睡不好,所以才赶紧带着人来送。否则小殿下中暑患病,害的殿下也因此寝食难安,日夜挂念,倒是奴才的罪过了!”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我好心好意的关忧你的心肝妹妹,你竟然还反嘴责怪我,懂不懂好人心?你个狼心狗肺,见人就咬的东西!

自然听懂了这话的帝渚脸色更是难看,却最终忍住了没说什么,只冷冰冰的继续问道:“那你送完了没有?”

皇帝许是就喜欢看她们两人撕破脸的斗嘴互骂,并以此为乐,所以近段时日越发的宠爱姜涞。

每次独召内阁议会时都会让姜涞随侍身侧,且时常当着她的面有意无意的与姜涞调笑暧昧,故意时时刺激着她的承受下限。

而她自然是看不下去的,一看不下去就忍不住出口讽刺姜涞,甚至有几次当着他的面对皇帝说宦官误国,导致名臭千史,亦或勾引君主的下场个个惨烈等等一类话语。

每次姜涞都气的表情扭曲,眼冒怒火,却依旧勉强的隐忍不发,除非忍无可忍时才会明嘲暗讽的怼了回去,与她不甘下风的据理相抗。

皇帝便只在一边撑着下巴含笑看着,像是在看一场热闹精彩的好戏。

时日一长,皇帝的故意无视,私下对姜涞的相帮偏颇,也就导致她与姜涞两人愈发的两相看不惯,犹如针尖对麦芒,一见对方就恨不得处之而后快。

但再是恨不得把对方大切八块,撕碎吞腹,两个人却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帝渚的地位太高,姜涞则有皇帝的相帮扶持,且帝渚也不屑仗势欺人,因此两人在互斗互争中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状态。

前方离得他足足有十丈远的帝渚一步不动,遥遥甩来的目光就像看着一条肮脏恶心的蚁虫腐蛆。

姜涞听着心怒至极,便怒极反笑道:“殿下放心,奴才这就走,绝不会碍了殿下的尊眼!”

说完,他狠狠扭过头也不想多看帝渚一眼,向了旁边的几个等候太监一挥手,随后连最起码的表面功夫都不想维持了,招呼不打一声的扬长而去,一片青青泱泱的太监很快退出了公主殿。

待他们一走,帝渚冷冷哼了一声,脸色稍好的踱步入了殿内,一进殿巡视一圈仍是不见帝渺,便对旁边看了殿外全程后吓得战战兢兢的宫女招了招手,问她帝渺去了哪里。

“回将军,殿下看你今日久久不来,以为你会更晚些,所以应了泰昌帝姬的画舫游湖的邀请,出殿去了。”

那宫女见帝渚的神情比之前与姜司公说话时的脸色好了很多,一如常日还算温和的模样,因此心里放松许多,回答的也比较利索。

先帝的子嗣不多,除去她,四弟帝玦,最小的帝渺,剩下的就只有三个孩子,二皇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三皇子帝云七年前就封爵去了封地,宫里就只有五妹泰昌帝姬,她与帝渺又年纪相仿。

宫里寂寞,血脉稀少,两人便常常相伴作乐,以此打发漫漫时光。

闻言,帝渚没太在意的颔首,又问:“去了多久?”

“大概有一柱香了。”宫女道,“将军你再耐心等等,殿下应当就快回来了。”

帝渚嗯了一声,便对她摆摆手示意她可以退下了,然后自己走到殿中央的主位揽袖坐下。

偏头她见桌上摆了一盘没下完的棋盘,黑白两龙杀得难舍难分,白龙稍稍落了败势,黑龙也难进一步,双方旗鼓相当,却又各据死穴,不好再前。

看样子应当是摆棋的主人下到这里不知该怎样往下,只好暂时放着了。

帝渚的‘主动’请命推举的识相举动,令两只老狐狸都极为满意。

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他们假兮兮的推迟了几句后又附和着大大夸耀了她一番,然后堂而皇之的说他们君臣之间还有点国事需要讨论,就三言两语的打发了她离开。

听着这欲盖弥彰的可笑理由,帝渚连揭穿他们的心思都没有。

她对这机关算尽的腐朽官场厌恶至极,因此一听自己不用再呆在这里与他们假情假意的做戏,停都不停的起身行礼就甩袖出了殿。

出了御书房,帝渚奔着浮云台的方向疾步而去,这深墙高院遍布人心算计,龌蹉不堪,唯有浮云台才是她心底的一块洁净圣土。

不料她来的不巧,公主殿里没有纯洁单纯,干净的没有一丝污浊的帝渺,只有自打那一日过后教她满心厌气,痛恶深觉的御前公公——姜涞。

正如皇帝方才所言,帝玦年幼时虽不善学文练武,但生性善良,活泼好动,心思单纯,曾多次帮衬过倍受常蔑视的她们两姐妹,挥斥责骂那些谄上骄下的王亲宫奴。

他会跟在她后面奶声奶气的唤她皇姐,会送许多吃的用的给帝渺,是真心实意的对她们好。

帝玦的生身父亲慕容离是当时位尊无比的君后,十七岁就与先皇成婚,慕容家族根深叶大,权力鼎天,送他进宫就是为了更巩固朝中的家族势力。

他只需生下一儿半女家族的权势就更大更稳,果然效果显着,现今的当朝左相就是皇帝的外戚大伯。

凤歌立贤不立长,有了君后及慕容家这庞大的家族根势打下根基,自生下来就是万千目光聚集的帝玦基本就被预兆为将来的君王,而现实也是如此。

可比起他不可比拟的显贵身家,帝渚两姐妹的父亲只是个不值一提的不受宠侍君,还是个无权无势的外族人,两相比较堪比云泥之别!

可明明他的地位比她们尊贵太多,却不顾父后及亲友奴才的再三劝诫,时常与她们混在一起玩耍不说,还总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她们两姐妹身后,一面追随着她们,一面又保护着她们。

谁人都知,在人最黑暗无助的时候,若是有了根救命稻草,那都是无与伦比的光芒与希望。

所以就算那时的帝渚除了父君与妹妹,对外皆是冷傲不理的不屑姿态,却唯独对帝玦这个善良可爱的四弟好感颇佳,偶尔还会嘘寒问暖,教他读书写字。

可就是那般活泼可爱,天真善良的帝玦,会追在她身后软声亲昵唤她皇姐的四弟,隔了九年再见时突然大变性情,变成了现在这个表面温和有礼,笑语晏晏,背后却是癖好变态,君心叵测的多疑皇帝。

不禁令人不禁怀疑到底这九年中是发生了什么,他才会变成一个与小时候截然不同的人呢。

帝渚曾多次想过帝玦变成如今这样的原因,还私下打探过这九年与他有关的诸事,但都没有得到过多实用的消息。

好像他变成这样是命运的必然使然,是当上皇帝后就会顺理成章付出的代价,无法反抗便只得认命服从。

因此,帝渚只得低头认命,心里却仍有不甘。

这股不甘在听到有太监凭借一具好皮囊爬上了龙床,而她又亲眼目睹那人与皇帝颠鸾倒凤的刺激场面,正正好那人又是她近来不喜的姜涞时,她毅然便把所有的过错全推到了他的身上。

男子相恋已是世间伦理背德,太监与皇帝厮混一室更是天理不容。

如果不是他主动勾引皇上,凭借自己的几分好姿色蛊惑人心,时常在皇帝的耳边吹枕边风,导致皇帝行为偏颇,性情乖僻,他又怎么会变成这样古怪诡异的脾性。

一切都是这个妖媚惑主的太监的错!

得不到合理解释的帝渚,就像是一个母亲看见一向乖巧纯洁的孩子突然之间变坏了,变得不可理喻,变得难以接受。

但她最终无法责怪自己的孩子,于是只能把所有的过错全部推到孩子周围的外物因素上。

她怨恨它们影响教坏了单纯无辜的孩子,而执拗的不愿细细思索他究竟在其中到底做了什么,选择了什么。

她的这个想法简直是固执已见,偏执太过,理所应当的就给别人定下了不准反驳的罪名,冲动鲁莽的实在不该是往常冷静自持,理智分析的帝渚。

可无论她多么鲁莽冲动,理智丧失,进而短短时日内就对姜涞厌弃入骨,打心眼里的鄙薄轻蔑,连看他一眼都觉污眼时,旁人却并不知她厌恶姜涞的究根缘由。

只以为是大将军太高傲自洁,看不起太监这种本就卑贱残缺的存在,而唯一知道缘由的人却是乐见其成,看的滋滋有味,从不加干涉。

因为无人知晓,无人拦阻,所以便发展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正站在殿门口的青衣太监一见到殿外走进来的人便是脸色一僵,片刻后就缓了神色,举止泰然的弯腰颔首,不卑不亢的敬声唤道:“奴才见过殿下。”

见到他的帝渚脸色同样不好看,却是丝毫不用掩藏自己的厌恶之色,隔空射过去的目光锋利如刃,若目光能杀人,怕是这人早被她刀刀砍得支离破碎,血流成河。

似乎多看这人一眼她心里的怒火都要压制不住,一发火就想杀人放火,只因了这里是妹妹的宫殿,帝渚才勉力忍了火气,冷声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

帝渚说的就像是他来了这里是要杀人放火一样,半年来每与此人见面就没得一个好脸色好话的姜涞,终于因了这一句话忍不住火气飙升,任是再好的涵养都得破功。

但他不能发火,也不敢发火,便强忍着火气解释道:“近来天太热,各宫里的冰块供给紧俏,奴才怕小殿下这里热的晚间睡不好,所以才赶紧带着人来送。否则小殿下中暑患病,害的殿下也因此寝食难安,日夜挂念,倒是奴才的罪过了!”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我好心好意的关忧你的心肝妹妹,你竟然还反嘴责怪我,懂不懂好人心?你个狼心狗肺,见人就咬的东西!

自然听懂了这话的帝渚脸色更是难看,却最终忍住了没说什么,只冷冰冰的继续问道:“那你送完了没有?”

皇帝许是就喜欢看她们两人撕破脸的斗嘴互骂,并以此为乐,所以近段时日越发的宠爱姜涞。

每次独召内阁议会时都会让姜涞随侍身侧,且时常当着她的面有意无意的与姜涞调笑暧昧,故意时时刺激着她的承受下限。

而她自然是看不下去的,一看不下去就忍不住出口讽刺姜涞,甚至有几次当着他的面对皇帝说宦官误国,导致名臭千史,亦或勾引君主的下场个个惨烈等等一类话语。

每次姜涞都气的表情扭曲,眼冒怒火,却依旧勉强的隐忍不发,除非忍无可忍时才会明嘲暗讽的怼了回去,与她不甘下风的据理相抗。

皇帝便只在一边撑着下巴含笑看着,像是在看一场热闹精彩的好戏。

时日一长,皇帝的故意无视,私下对姜涞的相帮偏颇,也就导致她与姜涞两人愈发的两相看不惯,犹如针尖对麦芒,一见对方就恨不得处之而后快。

但再是恨不得把对方大切八块,撕碎吞腹,两个人却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帝渚的地位太高,姜涞则有皇帝的相帮扶持,且帝渚也不屑仗势欺人,因此两人在互斗互争中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状态。

前方离得他足足有十丈远的帝渚一步不动,遥遥甩来的目光就像看着一条肮脏恶心的蚁虫腐蛆。

姜涞听着心怒至极,便怒极反笑道:“殿下放心,奴才这就走,绝不会碍了殿下的尊眼!”

说完,他狠狠扭过头也不想多看帝渚一眼,向了旁边的几个等候太监一挥手,随后连最起码的表面功夫都不想维持了,招呼不打一声的扬长而去,一片青青泱泱的太监很快退出了公主殿。

待他们一走,帝渚冷冷哼了一声,脸色稍好的踱步入了殿内,一进殿巡视一圈仍是不见帝渺,便对旁边看了殿外全程后吓得战战兢兢的宫女招了招手,问她帝渺去了哪里。

“回将军,殿下看你今日久久不来,以为你会更晚些,所以应了泰昌帝姬的画舫游湖的邀请,出殿去了。”

那宫女见帝渚的神情比之前与姜司公说话时的脸色好了很多,一如常日还算温和的模样,因此心里放松许多,回答的也比较利索。

先帝的子嗣不多,除去她,四弟帝玦,最小的帝渺,剩下的就只有三个孩子,二皇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三皇子帝云七年前就封爵去了封地,宫里就只有五妹泰昌帝姬,她与帝渺又年纪相仿。

宫里寂寞,血脉稀少,两人便常常相伴作乐,以此打发漫漫时光。

闻言,帝渚没太在意的颔首,又问:“去了多久?”

“大概有一柱香了。”宫女道,“将军你再耐心等等,殿下应当就快回来了。”

帝渚嗯了一声,便对她摆摆手示意她可以退下了,然后自己走到殿中央的主位揽袖坐下。

偏头她见桌上摆了一盘没下完的棋盘,黑白两龙杀得难舍难分,白龙稍稍落了败势,黑龙也难进一步,双方旗鼓相当,却又各据死穴,不好再前。

看样子应当是摆棋的主人下到这里不知该怎样往下,只好暂时放着了。

偌大华贵的殿里,唯有从重重树荫间透过射进的斑斑阳光,反射着灿金的光芒,犹如一块石头突然砸入,打碎安谧的湖泊,激起涟漪。

正好左右闲着无事,殿里又唯有一盘棋局可供娱趣打发等人的时间。

帝渚看的来了兴致,于是垂眼细细的观察了一会儿,忽是脑中精光一闪,便提指各落了几枚,又夹了一颗白子落在棋盘左下角的攻穴。

这最后一子落下,正好解了白龙威胁,化死穴为活路,连通白子上下就把整个棋盘的局势颠覆大改,帝渚看后勾唇一笑。

她刚要抬手打乱这座棋盘时,余光忽地瞥见了斜处不远的小茶几上躺着一块孔雀玉髓璎珞玉佩。

精致玉环中间雕着云雀花纹,栩栩如生,殿外的阳光落在玉佩上光波流转,玉泽温润,格外好看。

因为离得不算太远,帝渚身子未起,指尖凝聚内力,反手向那茶几一挥,携带了内息的劲力径直奔着那玉佩打去。

那玉佩被打的往上抛起,帝渚再抬手轻轻一抓,玉佩就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道向后使劲一拽,稳稳飞入了帝渚的手里。

帝渚单手举着玉佩到眼前透光一看,见光入玉髓,玉泽透亮,雕工细致入微,可见这玉价值不菲,非是皇宫贵品不可。

她打量着这块玉佩,回忆起帝渺的身上除了那只青鱼琉璃玉手镯,再没戴别的玉佩饰物,这便不该是她的物事。

可显然这玉佩也不可能是宫女们的,而宫里除了她时时来往,旁的人也不大可能来。

正疑惑猜测时,帝渚习惯的敏锐察觉到殿外匆匆响起的急促脚步声,不久那脚步声的主人就出现殿门口,白着脸步伐急措的冲了进来。

帝渚放下玉佩,挑眼一看,面色顿沉,这来的人无疑便是姜涞。

姜涞估计是一路跑着来的,一张阴柔俊脸红了半边天,额头坠下汗珠,更衬得五官漂亮好看的过分。

草长莺飞的眉眼,脸庞熏熏然的像是喝醉了酒,唇瓣殷红似血,当真是祸国殃民的典型长相。

他跑的太急太慌,吭哧吭哧的喘着粗气,领口微微歪斜,显得有些狼狈,哪还能看出刚才与帝渚面对面仍不落下风的暗讽反怼,后就愤然甩袖而去的傲气模样。

他快步走到帝渚面前后,随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低头拱手道:“奴才…奴才,参见殿,殿下!”

他累的不轻,帝渚瞧着他说话都是艰难的边呼吸边吐字,估摸着这人大约是路走到了一半才是突然因为什么意外立刻掉头跑了回来。

但有什么意外是他慌得连宫中教习多年的礼仪都顾不得,就一头慌里慌乱的跑回公主居住的殿里呢?

瞬间,帝渚想起自己手里还拿着的那块价值不菲的玉佩,顿时觉得有些灼手,灼的她很想转手就把这很可能是某人所有物的东西扔出殿外,再去后殿反复洗手驱晦。

与皇帝亲密做过不知多少次那件事的姜涞,任何他碰过的摸过的,就算再美再贵重的东西她都觉得脏,无比痛恶的脏!

但她不喜仗势欺人,更不喜玩弄那一套把人踩在泥泞里让人乞求尾怜,得此快感的变态手段。

因此就算再是厌恶手里的那块玉佩,帝渚还是忍住了甚想把东西丢在地上砸的粉碎的念头,只冷眼看着眼前人,问道:“你是掉东西了么?”

姜涞一愣,旋即点点头:“是,殿下怎…”

他话未完,一块玉佩就划出道漂亮弧线,直接坠入了他怀里。

他慌忙伸手接住,再是诧异的抬头看向前方,只见那桌边的人已是起身走开,唯有那盘黑白棋局静静摆着,盘中的局势已是大变。

“玉佩还你,不过本侯希望你今后少来永宁的宫里,她天性单纯,胆子幼小,你莫要坏了她的心性。”

冰冰冷冷的语句坠入耳朵,明明声调不大不尖锐,却刺耳鼓膜的宛如有人拿刀生生挖了他的脑髓。

姜涞握着那玉佩站在原地,浅浅垂着头,滑下的长发遮住了面孔,看不清面下表情怎样。

外面炎月烈烈,热浪汹涌,他身在其中,竟觉凉意沿着脚底蔓延往上,寒意彻骨,冷入骨髓。

“殿下。”

良久,一声低哑的冷唤响起在殿中,正背身站在窗前的帝渚闻声回头,眼光淡淡的回看桌前凝滞僵立如一尊冰冷石像的青衣身影。

“奴才命薄身贱,碰不得金贵主子,今后若非万不得已,定不会主动凑到两位殿下跟前,辱了你们的眼睛。”

他抬头,定定射来的目光深沉似海,暗潮涌动,表情无悲无喜,却是语气极尽嘲弄。

姜涞挑衅的勾了猩红唇角,,随着他的动作是越弄越乱。

见状,宴几同急的不行,手脚愈发混乱,一双随意一瞪就能吓哭小孩的凶恶眼睛都快冒出了泪花。

该死的,谁能来告诉他头发是怎么束的整整齐齐的!明明平日他自己都没注意过这些东西,都是随手一绑就好了,为什么将军的头发就这么难弄!

早知道他今天干嘛作死的来叫将军起床,刚起的将军逮谁就让谁给她束发,他为什么要自己主动送死!?

更气人的是,同伴之中人人都会给将军束发,就连林川那个游手好闲的二浪子都能把将军的头发弄成一朵花似的好看,就他怎么学都学不会。

宴几同欲哭无泪,委屈巴巴。

恰好这时门口传来一声急急叫唤,有人快步走了进来。

“将军,松子在练武场迟迟等不来你有些急了,刚才又打飞了一个不小心靠近它的将……”

话未完,那人一进屋里看见镜台前的两人,再见到帝渚背后的景象时,立刻一声惊恐倒吸。

见来的人正好是手脚最灵巧的三娘,宴几同吓得往后一跳,下意识的往旁边躲,想藏住坏事的自己。

不知真相的帝渚闻声回头,听她说松子急躁伤人,心中生忧,忙是询问道:“松子又打伤了谁?可严重?”

三娘望着这时的外表很难用言语形容,但面貌一如往常稳重正色的将军,两相对比更是刺眼的紧。

她的额角竟是坠下两颗虚汗,嘴角不禁抽搐:“……这会儿三娘觉得,他还不算严重。”

三娘的态度前后矛盾,听得帝渚一头雾水的看她,不知那人到底伤的是严重,还是不严重。

旁边的宴几同不忍直视这一幕,默默的把脸埋进双手里。

近夕食,浮云台的徐徐秋阳大片大片的撒入公主殿,金光朦胧,渺渺树影,一半明一半暗的延伸进了殿里,显得静谧且安好。

殿中央靠后的春塌上有两人正抵足而眠,同盖着一层兔绒毯子,同样如画的精致眉目细看时会发现有三分相识,只是气质决然不同。

一个冷冽如冰,一个软绵如云,稍显年长的女子把粉衣少女拥入怀中抱着,双手正好整个环住怀里的少女,是一种宠溺而保护的下意识姿态,而她怀里的人也睡得安稳,嘴角带笑。

两个人就这般的亲昵相拥,静静睡着,无比和谐。

入秋之后天黑变快,不多久就日头西下,斜阳渐落,凉凉金光照入殿内更甚,大半陈设在余辉之下色彩相杂,表面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金圈,犹似琉璃彩光。

夕光照的整个内殿金碧辉煌,光影纷飞,正睡得香甜的少女似被殿中反射的金光刺得不舒服,扁嘴小小的哼唧了两声,下意识往身前人的怀里更靠近些许,大半张脸都埋入了那人怀里,借此挡住了刺眼的光才觉舒服,满足的再次睡了过去。

而她这一动作,自然把身边时刻警觉的人扰醒了过来,凌厉带煞的凤眸猛然睁开。

她一瞬间错以为自己还是在危险重重的边疆,手高高的抬起准备一掌击毙来偷袭的刺客杀手,却是一见怀里睡得香甜餍足的少女便愣了一愣,而那即将落到少女身后的雷霆掌势当即中途停住!

她盯着怀里的人许久没回过神,就维持了这样古怪僵硬的姿势好一会儿后,才是慢慢的落下了手,改打为抱,极轻极柔的搂住了此刻毫无防备,睡得无知的少女。

她宛如搂住了一块价值连城的易碎宝玉,抱了一会儿,才低低叹了一口气。

在刺杀重重的边疆待了九年,吸取了多次死里逃生的教训,她练成了一点微风草动就会从深睡中立刻醒来对敌的警觉意识,所以这些年来她一向觉浅少睡。

若不是午后帝渺非要强拉着她一起睡,因着枕边人是帝渺,她便大胆放松的睡了过去,很少会睡得这般深沉了。

但正是因为睡得太过深沉,她猛然惊醒时没能及时反应过来这里是皇城而不是边疆,险些就一掌不管不顾的打下去了!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帝渚抱着怀里的人,深深叹气,暗暗道看来以后还是不能跟帝渺一起睡,跟她睡在一起实在太危险,过于刺激心神。

一旦帝渺因为自己受了重伤,严重点甚至会死,她可万万受不住这要命的惊吓第二次!

而且,跟帝渺睡在一起,总顾忌怕她看到些不该看的,更是担忧因此吓到了她。

得亏现下是凉爽秋日,午睡不长才无需脱衣,否则到时哄着人也是个麻烦事。

帝渚长长叹息一声。

殿外时辰不早了,秋日风凉温低,帝渚把两人身上的兔毯往上拉了一拉,完好盖住缩在她怀中的帝渺。

殿中光线过亮,帝渺睡得不舒服,帝渺想着应当刚才她就是为了躲光才往自己怀里躲,又抬手轻轻覆盖住了帝渺的眼睛,帮她挡住了光线让她睡得更舒服些。

这时,有宫女从殿外进来,既怕打扰两位帝姬睡觉,可刚才来的人也不得推迟,她正觉难办见帝渚已经醒过来了,喜色漫上眉梢,忙是轻声慢步的走到塌边,特意小声喊了声侯爷。

宫女进殿她便知有事了,还是与自己有关,怕两人说话扰了帝渺好眠,帝渚伸手盖住了帝渺的耳朵,再压声问道:“何事?”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